返回

脸谱下的大明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六百五十六章 彭溪镇(2/ 2)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

“老太公。”钱渊紧走几步,扶起老迈的彭氏族长,“如此冬日,老太公安坐家中就是,彭峰,还不来扶着。”

彭峰赶紧小跑过来,“四爷爷……这次是随少爷回来有事,可不能再拿拐杖打我。”

彭氏族长瞪了孙子一眼,颤颤巍巍道:“听闻王头领、梁头领皆入闽杀倭,你畏缩不敢战?”

“老太公误会了。”钱渊哭笑不得,“这两年彭峰上阵勇决,手刃倭寇数十,放在军中一个把总绰绰有余,但他稳重有谋,钱某特意留在身边。”

一番解释后,诸人才进了彭溪镇。

钱渊笑着对黄懋官解释道:“嘉靖三十五年,彭溪镇先后十余人入钱家护卫队,钱某有次来此,彭氏族长不许出身彭溪镇的护卫入内……魏人不畏战,赵人善战,皆不如秦人喜战。”

“英烈感人。”黄懋官点点头,“天下皆言,北人善战,南人擅文,如今浙兵名闻天下,何人敢言南人不善战?”

“难怪码头处看到不少伤残者。”陈有年问道:“却皆是杀倭勇士。”

在镇子里歇息片刻,一行人立即启程去了镇外,好大一片田地,小部分已经收割,空荡荡的一片,其实种的也不是水稻,都是西红柿、土豆、玉米、辣椒之类,剩下的部分都是红薯。

“特地留下来的。”乡老在一旁说:“其他地方都已经收了,约莫十多亩地。”

黄懋官弯腰细看,地上的都是藤蔓,叶子已经枯黄,“如同萝卜一样?”

“是,藏于土中,有的如萝卜一般粗长,有的细长,有的圆滚滚。”乡老恭敬的答道,看钱渊使了个眼色,蹲下来揪着一根藤蔓用力一拔。

呃,没拔出来。

旁边有人递了个小铲子来,黄懋官接过亲自铲土,在乡老的提示下挖出一个红薯。

红彤彤的,的确有点像萝卜又粗又长,上面沾满了泥土。

黄懋官扯开藤蔓,亲手拿起红薯颠了颠,“约莫七八两。”

回头看了眼默不作声的钱渊,黄懋官笑着问:“展才,真的亩产二十石?”

“理应问乡老、农户吧?”陈有年义正言辞道:“红薯之事本是展才所建,理应避嫌。”

钱渊嗤之以鼻道:“红薯是海商毛海峰携来,汪五峰所献,宁波知府唐顺之上书朝中,与钱某何干?”

陆一鹏无语的看着钱渊,装模作样……有意思吗?

倒是一旁的胡应嘉眼睛一亮,想说些什么……但想了想还是闭了嘴,这几日他已经领教够了钱渊那张嘴,实在是锋锐如刀,比徐渭难对付多了。

黄懋官懒得理睬这些后辈的嘴仗,向一旁的乡老和农户询问亩产。

“九月中旬就能收了,不过……”农户吞吞吐吐,斜眼瞥着钱渊,一副心虚的模样。

“实话实说。”黄懋官倒是挺和气的,“等会儿挑一块地,本官仔细看着。”

乡老咳嗽两声,农户才说:“九月中旬收的那一批,亩产约莫十七八石,九月底收的那一批,只有十五石左右,现在已是十月中旬……”

“真的有十七八石?”陈有年精神一振。

“就算只有十五石也是好事,可活万民!”黄懋官也是两眼放光,立即招呼户部的小吏,准备划出一亩地,现场查看。

红薯在中国农业史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,虽然钱渊前几日私下一力作保,但对于黄懋官、陈有年这些户部官员来说,亩产十五石已经是深水炸弹了。

其实京中对红薯亩产二十石一直持怀疑态度……谁都不敢信,湖广最好的水浇地,亩产也不过四石左右,三四倍的产量啊!
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